存档1月 2020

加拿大安省教育的基本数据

  1. 基础教育系统

安省中小学系统的运行和管理由72个地区教育局、33个学校当局(指偏远地区的教育局和医院学校的教育局)负责,其中包括31个英语地区教育局,29个英语天主教教育局,4个法语教育局,8个法语天主教教育局,共管辖4011所小学,892所中学。2008-2009年度省政府的总拨款是190.6亿加元。安省全职教师共有118,682.26人,其中小学教师 73,375.67 人,中学教师45,306.59 人。管理人员(校长和副校长)7,296.22人,其中小学 5,396.43人,中学 1,899.79 人。

2、 高等教育系统

安省的高等教育归口省高教厅管理。高教系统包括大学、应用文理学院和私立职业培训学院。现共有22所公立大学,17所私立学位授予机构,24所学院,500多所私立职业培训学院。安省大学申请中心和安省学院申请中心是两个帮助学生申请大学和学院的机构。

值得一提的是,2005年, Bob Rae 公布了一项对安省高等教育的大型调查报告,题目是“安省—教育的领导者”, 后被称为“Rae 报告”。报告发表四个月之内,安省麦坚迪政府就出台了题为“追求更高”的高等教育投资计划,为期5年,到2010年止。作为此项计划的一部分,省政府接受了Rae报告的建议,成立了独立的顾问机构–安省高等教育质量控制委员会。
作为教育大省、强省,安省在加拿大的6所常青藤大学中独占3所。在“G13”中,占据了5所,分别是多伦多大学、西安大略大学、女王大学、麦克马斯特大学和滑铁卢大学。

加拿大(安省)教育系统简介

加拿大政府十分重视教育,拥有完善的教育系统,在教育上的拨款占到GDP的7%,教育质量位居世界先进行列。加拿大和其他国家相比,拥有最高的大学入学率。它的大学在世界上享有很高的声誉,所颁发的学位和各类证书在全球均被认可。

一、 教育体制和管理机构

  1. 中学前教育

根据加拿大的宪法规定,教育完全由各个省自制。因此,十个省及三个区均有各自的教育制度,执行和实施各自教育部门和省政府的有关政策和立法。省政府在公民的教育方面负有法律、行政和财务的责任。每个省均设有教育部,部长是内阁成员,教育部负责行政管理和资金拨款,监督中小学的教育活动,制订教学大纲及学校组织的规定,审批新的课程和教科书,管理财务,鉴定教师资格,制订校董事会或校委员会、校长、教师、研究和辅助设施等的有关规定。教育部下辖地区教育局,负责各级学校教育。

通常公立学校,不论是英语还是法语学校,都由各自的地区教育局管理。地区教育局的最高权力机关是每个地区经投票选出的理事会,理事会负责执行由省教育部颁布的教学大纲。只有阿尔伯塔省允许设立独立于地区教育局之外的特许学校,不过这些特许学校也有自己的教育局,该教育局直接向省教育部报告。

2.中学后教育

加拿大的高等教育同样也属于各省和地区的职权范围。省政府提供大学绝大部分的资金,其余资金来自学费、联邦政府和研究基金。加拿大几乎所有的大学都有颁发学术证书,如大专证书和学位证书的资格。一般来说,大学颁发学位证书,如学士、硕士和博士学位证书,而学院颁发大专证书和资格证书。不过,有些学院也颁发等同于大学学位的应用文科学位。和美国不同的是,加拿大没有监督大学的“鉴定认证机构”,大学的学位授予权来自各省的法律特许或各省教育部的授权。

各省的学制有所不用,魁省的高等教育始于普通与职业教育学院,学生在普通与职业教育学院学习2-3年后,升入大学,毕业后进入就业市场。大多数情况下,魁省大学的学士学位课程只有三年,而不是通常的四年。如果学生没有经过普通与职业教育学院的学习,就必须在大学多学习一年才能毕业。各省大学的主要不同在于他们接受的财政拨款。魁北克的大学获得的财政拨款最多,因而学费最低,而大西洋省(新斯科舍、新不伦瑞克、爱德华王子岛和纽芬兰与拉布拉多)的大学获得的财政拨款最少,如阿卡迪亚大学( Acadia University)几乎全部依靠私人资助。加拿大皇家军事学院是唯一一所直属于联邦政府的学位授予机构。

安省的高等教育系统体现了政府、外部咨询机构、高校和协会之间的互动关系。加拿大宪法把高等教育的权利下放给了安省政府,更具体地说,安省高教部部长在行使着这个权利。作为省执行委员会(内阁)的一员,他直接向省长汇报,并接受安省立法会的问责。副部长负责高教部的日常运行,统管下面的五个行政部门。高教部主要负责有关高等教育和技术培训方面立法的实施。下设的部门分管就业和培训,高中后教育,战略政策和项目,公司管理与服务以及法语教育和项目的具体实施。这5个部门向副部长回报,副部长向部长汇报。同时,高教部还和数家外部咨询机构合作,协助管理安省的高等教育系统。

二、学校

加拿大的教育系统从幼儿园到大学预科均包括公立和私立两种学校。

1、 学龄前教育  

加拿大各省的学前教育一般要求一年,然后从6岁开始接受10年的义务教育;而安省规定儿童从4岁开始进入幼儿园接受2年的学前教育,然后接受12年的义务教育。

2、公立学校

加拿大的公立教育是由联邦政府,省政府和市政府提供资金的。一般分为基础教育(学前、小学)、中等教育(初中和高中)和高等教育(学院或大学)三个阶段。公立学校普遍实行中小学义务教育,从小学到高中一般12年。加拿大除安大略省和新不伦瑞克省的义务教育到18岁外,其余都是到16岁。学期一般从9月1日开始,到六月底结束,学生在校时间190天。

2、教会学校  

教会学校是由教会根据各省的教育法而建立和经营的学校。各省对教会学校的做法不尽相同。在安省,天主教教会学校属公立学校,接受公共拨款,如安省的多伦多市,就有两个教育局:多伦多地区教育局和多伦多天主教地区教育局。但其他教会则享受不到此种待遇,安省的犹太教、穆斯林和基督教学校,学费是他们的主要收入来源。在其他省份,教会学校是由政府资助的。如卑诗省,达标的教会学校所需经费的50%是由政府拨付的,这些教会学校包括锡克教、印度教、穆斯林和基督教。阿尔伯塔建立了特许学校制度,这些特许学校由政府全额资助,他们不是私立学校,他们必须执行省教育部颁布的教学大纲,并达到省级标准,但在其他方面则享有相当的自主权。还有些省份,私立学校能够获得政府的一些资助,但不如公立学校多。

3、私立学校 

在公立系统以外的学校,没有政府资助,但其课程设置及毕业要求完全符合省政府教育部的规定。私立学校收取学费,对低收入家庭通常提供奖学金或减免学费。不列颠哥伦比亚省、曼尼托巴省、萨斯喀彻温省、艾伯塔省和魁北克省对私立学校也给予一些补助。

根据安省教育法第16款的规定,教育部会在其官网上公布经注册的私校的名单。教育部会应私立中学的要求检查该校,检查的内容主要是学校的教学质量。私立中学只有在教育厅检查后才能开设学分课程,并授予学分。因此,上私校之前,家长应像对待商业合同一样,仔细检查和学校签署的协议细节。出现问题应向小企业和消费者服务部的消费者保护处寻求帮助。

4、原住民学校系统

原住民学校主要是为土著的孩子们设立的。他们都由教会建立,大约60%属于罗马天主教,30%属于新教。经费由加拿大印第安人与北方事务部依据印第安人法案提供。根据印第安人法案,学校的目的是教化土著民,教他们学习英语或法语,是他们皈依基督教,结束他们的传统生活方式。

5、私立大学

加拿大绝大多数私立大学都有教会背景。2002年在卑诗省成立的奎斯特大学(Quest University) 是第一所私立文科世俗大学。目前,很多省份,包括安省和阿尔伯塔省,都已立法允许成立私立学位授予机构(不一定是大学)。

加拿大安大略省高中毕业的三个要求详解

在加拿大安大略省,高中分四个年级, 九年级、十年级、十一年级和十二年级。课程采用分段制及学分制。每个年级大约需要修七到八门课,除了两个半个学分课程外,其它课程都是一个学分课程,每个学分课程需要110小是完成。加拿大的课程(course)与中国的有些不同,比如数学,在中国算一门课,在加拿大每年级或是每个数学分支都算一门课。例如,九年级数学算一门课。要想取得安大略省高中毕业文凭(OSSD),学生必须达到以下的三项条件:

一、修满30个学分,其中包括18个必修学分,12个选修学分。

18个必修课学分分配如下:  

4分 作为母语的英语或法语 (from Grade 9 – 12,每年级各一个学分)
3分 数学 (至少有1分为十一或十二年级的数学课程),
2分 科学 (Grade 9、Grade 10各1分),
1分 加拿大历史 (Grade 9/10),
1分 加拿大地理 (Grade 9/10),
1分 艺术课
1分 健康与体育
1分 作为外语的法语或者英语,
0.5分 职业教育 (Grade 10)
0.5分 公民课 (Grade 10)
另外3个必修学分要在以下每个组合里各得一分:
Group 1: 第二语言、第一民族语言、其他外语、社会与人文、加拿大与世界、职业教育、合作教育;
Group 2: 健康与体育、艺术、商业学习、合作教育
Group 3: 科学、科技教育、合作教育

12个选修课学分可以从学校提供的多种课程选择,可按自己将来的发展方向自行选修。
学生在高中的第一年(Grade 9)和第二年(Grade 10),各必须完成8个学分,在第三年(Grade 11)和第四年(Grade 12)完成剩下的14个学分,每年必须至少获得6个学分以上。

二、完成40个小时的社区义务服务工作。

此项工作是为了鼓励学生参与社会,利用业余时间为社区义务服务。学校会帮助学生与各类社区机构联系,让学生在实践中逐步了解并认识社会。很多有准备的高中学生在8年级毕业的暑假就把40个小时的义工全部做完了, 9年级进入高中后就专注学业。也有的高中学生为了申请名校,在高中期间做了数百个小时的义工,甚至跑到非洲,阿富汗,伊拉克这些地区去做义工。

三、达到安大略省高中英语统考合格标准。

OSSLT是 Ontario Secondary School Literacy Test的简称,是安省高中英语读写测验,是针对所有安省10年级学生的省级标准测试,如果要取得安省高中毕业文凭,学生们必须要在高中毕业前通过这项高中英文统考,测试可以在每年重复进行。为了提升安省高中学生的英语程度,在高中阶段10至12年级期间,必须参加10年级的高中英文统考。OSSLT的总分为400分,300分为合格分数线。这项统考的目的在于测试学生英语的阅读和写作水平,统考结果直接影响到学生日后是否能够顺利拿到安省的高中文凭。

如果OSSLT英语统考没有合格或者错过考试机会,安省教育厅规定可以通过选OLC4O课程来代替OSSLT英语统考的一门高中学分课―OLC4O。OLC4O是Ontario Secondary School Literacy Course的简称,即有的12年级的同学由于种种原因而没有通过或错过了OSSLT的测试,但是又想在今年拿到安省高中文凭,更希望自己能在今年9月进入大学就读,所以,OLC4O课程是你的最佳的唯一的选择。

在加拿大安大略省读高中的学生,只需完成高中课程,并取得安省高中毕业证,就有资格申请加拿大的大学。加拿大是没有高考制度的国家,大学采用申请的制度,申请大学依据的是高中11和12年级成绩,高中十二年级必须提供至少六门课程的学分,大学录取主要看最好的十二年级的六门课的平均成绩。

安大略省承认中国国内的初中和高中成绩,如果学生在中国初三毕业后来读安大略省的10年级,最多可以转8个学分过来;如果学生中国高一毕业后来读安大略省的11年级,最多可以转16个学分过来,如果学生中国高二毕业后来读安大略省的12年级,最多可以转22个学分过来。

对于中国的高三毕业生,加拿大政府最多认可的成绩只有24个学分,所以还需在安大略高中的12年级(大学预科阶段)补齐6个学分,才能等同于加拿大的高中毕业生。中国学生在安大略省的高中12年级补齐6个学分后,与已经在中国获得的成绩合并在一起,实现30个学分的累计,可以获得加拿大安大略省教育厅办法的高中毕业证书,获得与本地学生一样的申请资格,在选择大学专业时享受与本地高中生同样的待遇。

多伦多大学比清华大学强在哪?

很多同学还在想一个问题:我为什么要出国读书?中国大学的二本和三本都合并了,看似越来越好了,所以我在中国读大学不也挺好吗?下面小编就给大家分析一下,出国读书和在国内读书到底有什么区别。我们来看一下国内大学与加拿大大学的数据对比。以THE的世界大学排行标准为例,如今非常有影响力的评估机构之一THE是从这些方面评估大学的综合实力的:

很多同学看到这5个数据的时候可能有点懵, 这是什么? 大学排名不应该是学校规模,建校时间,学校人数吗?其实这并非是评价一个学校好与不好的因素,比如说,哈佛大学有大概23000学生,南京大学有大概33000学生,接下来,在给大家分析这五个数据所代表的意义之前,先给大家看一组对比图:

以上图片来自THE世界排名官网

小编拿了五所学校,来做个对比,中国顶级两所学校,清华、北大,加拿大顶级的两所学校多伦多大学,英属哥伦比亚大学,从这张具体细节评分图里可以看出在Industry Income(产业收入)以及Research(研究)两项里清华的得分是相当之高的,而从世界排名169的南京大学的小分图里也可以看出Industry Income(产业收入)这项仍然较为突出,可以初步得出结论:

中国大学的强项主要集中体现在实验研究,包括研究经费、研究影响力、研究产出量;以及吸引各大公司产业进行研究投资的能力上。

而中国大学普遍比较弱的是在International Outlook(国际视野)这一部分,即便是国内最为顶尖的清华大学也只有41分。

加拿大这边我们同样取两所学校来分析。一所是世界大学排行能排到第22位的多伦多大学。排名同样优秀的UBC也可以看出相同的规律,在International Outlook(国际视野)以及Citation(引用报告)上加拿大大学基本都是强项,

可以大概得出这样的结论,加拿大大学明显占优的项目包括国际视野以及Citation(引用报告);而Citation(引用报告)就是指各大研究结果发表后被引用的数量,可以直接体现出这个学校研究结果的影响力。多伦多大学每年发表的科研论文数量在北美仅次于哈佛大学,引用数量位居世界前五。主要学术贡献:干细胞及胰岛素的发现,电子起搏器、多点触摸技术、电子显微镜、抗荷服的发明和发展,NP完全理论,以及发现首个经核证的黑洞。

而可以称得上“弱项”部分最为明显的就有“Industry Income”(产业收入)这一项。

中国大学普遍越发突出的部分一个是Research(研究),一个是Industry Income(产业收入)。 Research部分愈发强势和中国近年的经济发展,以及中国大学类型,也就是传统的“公立研究性院校”有紧密联系。这对于学生来讲最为直接明显的影响主要针对读研究性学科、特别是理科的同学,在中国顶尖院校做研究有越来越多的机会和前沿的研究项目,包括世界顶尖的研究设备;但从Citation(引用报告)上看中国大学的科研根基是暂时比不上加拿大大学的。但作为本科生,想要获取这些研究资源是明显没有加拿大大学那么容易的;在研究上的实力虽然可以提高学校整体的学术实力以及教育水平,但做研究在中国仍然是非常小一部分人的事情,accessbility以及人均资源远远比不上加拿大大学。而对于Industry Income(产业收入),这与中国乃至整个亚洲的大学获取研究经费的方式有密切关系,这对大学对整个社会、产业的影响是个有力的评估,但对于具体某一个学生而言似乎并没有直接的关联。所以即便中国学校普遍在这一部分成绩突出,对学生个体的意义也许也并没有那么明显。

加拿大大学相较于中国顶尖大学的优势集中体现在International outlook(国际视野)以及citation(引用报告)上。清华大学作为中国大学在international outlook分数顶尖的大学其国际学生比例也只有9%。而在再拿多伦多大学举例,它的国际学生比例是占到了17%。除了多伦多大学以外还有像UBC达到了29%,麦吉尔达到了26%。同时International Outlook还包括了国际教职员工的比例,所以对于想要与全球各地的小伙伴一起学习,获得更为Global的教育视野的小伙伴,加拿大大学无疑还是有显著优势。

同时Citation(引用报告)上优势突出体现了加拿大大学研究成果深厚的根基。Research(研究)项目只能看出目前的研究投入与短期的研究成果,但发表研究paper引用数量这样的指标能更直接的说明研究系统的完善和成;多伦多大学每年发表的科研论文数量在北美仅次于哈佛大学,引用数量位居世界前五。从这个角度讲如果同学们想要更深入系统的进行科研或者获取科研教育,中国大学短期内仍然是无法超过加拿大大学的。

留学生初到北美感受到文化与生活习惯有哪些差异

中国留学生初到北美(美国/加拿大)的时候,不仅仅感受到文化差异的种种不适应。也会突然发现就连生活习惯也存在天壤之别!
留学君为大家总结了几点,一起来看看吧!

北美(美国/加拿大)穿不穿秋裤
一明星曾经在电视节目中公开表示自己不穿秋裤,从了引发了全民对于“要不要穿秋裤”这一话题的讨论!对于国人来讲穿或不穿,秋裤依旧在那儿。但是对于留学北美(美国/加拿大)的学生来讲,在北美(美国/加拿大)要不要穿秋裤呢?
实际上北美(美国/加拿大)人鲜有穿秋裤的,原因很简单:冬天暖气或者空调玩命儿地开,室内温度只要穿一件体桖即可,要是再穿上秋裤的话就会很热!就算出门,直接暴露在室外的时间和长度会比较少,所以不必要担心被冻着!就算是在北美(美国/加拿大)靠北部较寒冷的地区,大家也不必担心自己被冻着!
总结:在暖气充足的北美(美国/加拿大),基本上留学生也可以告别秋裤了。但是若是暴露在室外的频率较大,建议备上一条以备不时之需!

女生绝技—空腹喝冷牛奶
这一定是一个重大的不同点!之前一个留学生告诉我,她因为身体的原因想喝热水,寄宿家庭在不解中还是为她烧了一壶,并且全家老小围观小女生表演喝开水,最后天真的小朋友还起立为她鼓掌!
看到真的叫我们哭笑不得,要知道万能的白开水在北美(美国/加拿大)已经沦落到这般不齿的地步。而北美(美国/加拿大)人最爱的便是冰水,无论什么季节只选冰水,哪怕是女生在经期也是照喝不误的。要是在国内,不知道多少妈妈要盛怒:你这是要作死?
除了喝冰水之外,北美(美国/加拿大)人还热爱喝冰牛奶。乍一听似乎没有哪里不对,我们吃的冰激凌,喝的各色牛奶饮料不也是冰牛奶吗?但是在国内,喝冷牛奶拉肚子人不计其数,这主要的原因:这其实是乳糖不耐症的表现。
总结:可以少穿一件秋裤美丽动人,但是冻到胃就得不偿失了!看来真是各国的‘胃道’真的不一样啊!

洁癖的地狱—内衣球鞋一起洗
还记得小时候学着妈妈的样子将衣服一股脑扔进洗衣机里,结果白白的衬衣硬是洗成了花仙衣!好一顿臭骂啊~~!妈妈还喊着:那袜子,内衣手洗就可以了。和其他衣服一起洗,交叉感染咋办?于是诺君铭记于心,但来到歪果仁这里,一切都被颠覆!
来瞧瞧北美(美国/加拿大)人的理论依据:他们认为就洗衣液能够把衣物表面的污渍、细菌、病毒等剥离下来,然后漂洗冲走。他们往往一股脑的都往洗衣机里塞。更有甚者会把球鞋、拖布一起扔到洗衣机里。
所以比较担心卫生问题又没有条件使用独立洗衣机的同学,可以加一点衣用消毒剂,保证杀死病菌。
其实,在北美(美国/加拿大)洗完衣服后还要烘干,而烘干机又是一个高效杀菌炉。在长时间高温干燥的环境下,病原体无法存活,因此不用再担心衣服混洗会影响健康了。
总结:接受不了!还是接受不了!!就算连《生活大爆炸》中高度洁癖的谢耳朵也是这样洗衣服还是接受不了!当然要是你能过得了这些心理障碍,那么洗洗就更健康啦!

不食人间美味—从他们吃鱼说起
说到“吃”!中国人最会的除了考试,就是会吃!什么煎炸炒烩闷蒸煮,样样出菜系!单说一条鱼在国内的作法,煎烤焖炸各不同,不同部位不同吃法。海鱼有海鱼的作法,河鱼有河鱼的秘制!
可是在北美(美国/加拿大),他们竟然不吃河鱼,导致五大湖鲤鱼泛滥成灾;他们只吃鱼身,其他部分全部丢掉,难道他们不知道鱼头可以烧汤,鱼尾可以做成上海名菜划水吗?就连鱼鳞裹上面糊炸着吃也是嘎嘣脆;他们鱼肉只有油炸为数不多的作法,而且调料还单一!
总结:吃不惯是肯定的,更加想念祖国是一定的!再补一刀:还有最神奇的餐食莫过于“火锅”了!等宝宝们出国后,最思念的,排第一的是妈妈菜,第二的绝对就是火锅了!

有烟就是火——跑跑跑
在国内,一旦发生些什么事,那肯能就是万人空巷,围观是必须的!甚至前不久还有高速公路下车边嗑瓜子围观车祸的事件!但是在北美(美国/加拿大),一旦发生公共安全事件,大家都会按照灾害撤离现场!
近日,一个明尼苏达双城的学生在朋友圈更新半夜学校火警响起,全部学生都逃离在楼下。在北美(美国/加拿大),室内一般都有烟雾警报器,尤其是学校这种安全系数要求比较高的地方。烟雾警报器都与当地消防局联网,火警铃响后,所有人都要离开房间到室外。
等消防车立即赶到,全副武装的消防员进入大楼查看情况后才能再次入内。但是比较搞笑的是,通常触发烟雾警报器的很可能只是微波炉加热食物时产生的烟之类的原因。
总结:去了北美(美国/加拿大),你会在凌晨两三点警铃大作穿着睡衣睡眼惺忪的站在公寓楼外结交很多好朋友呢!

其他小常识

1、北美(美国/加拿大)留学生活之用电
北美(美国/加拿大)的电压是110V,中国电压是220V。因此,额定电压220V的电器在北美(美国/加拿大)一般无法使用,电加热设备可能可用,但属于严重欠压工作,会缩短设备寿命。上述设备不必携带。使用110V-240V自适应电源的电器可以带到北美(美国/加拿大)。注意:北美(美国/加拿大)的三相插头的布局就是多数台式电脑机箱电源的那种,也就是一个圆柱插脚加上两个平行扁插脚,完全不同于中国的常用三相插头。

2、北美(美国/加拿大)留学生活之付款方式
信用卡在北美(美国/加拿大)使用非常普遍,但身上还是需要准备一定数量的现金。因为有些店家为了逃税,在一定消费数额之下只接受现金付款。为了建立自己的信用记录,建议尽早办理北美(美国/加拿大)的银行发行的信用卡。

3、北美(美国/加拿大)留学生活之电话
如果不需要用电话线上网,那么可以直接买手机。使用手机可以比较方便地拨打-IP电话卡。手机在北美(美国/加拿大)是跟随服务计划免费送的。如果觉得免费手机不好,可以自己出钱买一个。这方面个人作个人的决定咯。手机开销大约50美元/月。需要注意的是,超出免费分钟部分的电话费很贵,40美分/分钟,千万注意别打“爆”了哦!

4、北美(美国/加拿大)留学生活之上网

北美(美国/加拿大)的上网方式基本上有:拨号、DSL、有线电视电缆、无线、卫星。目前,DSL和有线电视电缆用得比较多。一般的价格:DSL20美元/月,有线电视电缆50美元/月。不少学校有校园范围内的无线网络,在校学生申请帐户后就可以免费使用;也有的提供拨号上网账户给在校学生免费使用。具体情况到校后稍作打听就可知道。

5、北美(美国/加拿大)留学生活之住房
读本科的朋友大约需要在昂贵的学校宿舍里面呆上一段时间。读研究生或者博士的就不需要遭这个罪了,可以直接住到校外。找房子的方法:在学校的BBS上发帖子,到相关的网站看,开车到学校附近转,看到房东的电话就打电话问价钱、预约看房时间。谈租约的时候,问清楚:租期长度、房租包括水暖费用否、停车是否方便是否需要额外付费、押金退还方式、可否自行转租或分租。

6、北美(美国/加拿大)留学生活之吃饭
多数中国学生还是自己做饭吃,一来吃得比较习惯,二来费用比较省。为了节省做饭时间,建议每次做的量是两到三顿饭的量。注意:北美(美国/加拿大)人杀猪不放血,所以,烧肉的时候,要把肉先用水泡一段时间,然后煮一下,倒掉那些水,再用温水把肉洗干净。之后再进行常规的烹调。

7、北美(美国/加拿大)留学生活之开车
在北美(美国/加拿大)拿驾照不是困难的,基本上参加笔试和路考,通过就可以。可能有的地方要求强制上驾校,但多数情况下不需要。不算练开车的时间,顺利的话前后两到三个月就能拿到驾照。驾照好拿,但是买车可费工夫,大家可以认真咨询有经验的学长。

8、北美(美国/加拿大)留学生活之教会
在北美(美国/加拿大),多少会和教会、教徒打交道。专家建议,即便你本人不信奉基督教,对待信奉基督教的人士应该有包容心,如果实在不能接受他们,在拒绝和他们交往的时候也要注意方式方法~

9、北美(美国/加拿大)留学生活之洗衣服
北美(美国/加拿大)人没有洗完衣服挂在太阳下面晒的习惯,都是洗完以后用烘干机烘干。因此,衣服缩水比较厉害。所以,在这里买衣服的时候注意买稍大一点儿的。大部分的公寓都没有每个房间独用的洗衣机,都是辟出一个洗衣房放几台投币洗衣机、烘干机让住户用。如果觉得这种公用的洗衣机不卫生,那么要问问房东能不能在自己屋里面装洗衣机。建议不要未经房东同意就装。

10、北美(美国/加拿大)留学生活之买菜
除非去的地方真的非常偏僻,否则总能在自己所在的城市、村镇找到东方店。东方店多为越南人、中国人、韩国人开设。在东方店里面可以找到中国人烹饪所需的调味品、原料等。在大一点的北美(美国/加拿大)人开设的超市,现在也开始有亚洲食品上架。所以,买菜不会很困难。当然,要想什么都能买到是不现实的。

内容来源:美国留学快报,版权属于原作者。

为何犹太家庭能培养出这么多精英人才

世界上犹太人的数量大约有一千六百万人,占世界总人口的0.3%,但自诺贝尔奖设立以来,22%的得奖人都是犹太人,这个比例是其他民族的100倍。在全世界最有钱的企业家中,犹太人占近一半,高盛、所罗门兄弟等著名金融公司都是犹太人创建的。美国华尔街的精英中有50%是犹太人。

大家耳熟能详的一些美国精英和富豪都是出自犹太家庭,比如:技术巨头甲骨文公司的创始人拉里?埃里森(Larry Ellison)是全球最富有的犹太人,今年七十岁的他净资产达到542亿美元。Facebook CEO马克·扎克伯格(Mark Zuckerberg),1984年5月14日出生在纽约附近小镇。按教规长大,13岁办了犹太教成人礼。Facebook首席运营官谢莉?桑德伯格(Sheryl Sandberg)谷歌创始人谢尔盖?布林(Sergey Brin)和拉里?佩奇(Larry Page)

这些顶级的犹太名人,你认识几个?

为何犹太家庭能培养出这么多精英人才?有人说是因为血统,犹太人天生就比别人智商高;有人说是因为宗教,犹太人的宗教传统要求每位父亲都应向儿子传授《妥拉》和《塔木德》等经典——在识字率很低的古代,仅从经文学习中获得的基本读写能力相当有用。识字率高在古代或许有用,但换到如今各国人民普遍接受义务教育的情况下,就解释不了为什么犹太民族依旧精英百出了。

至于基因,它固然会影响一个人的智商,但智商对于一个人的成功起不到决定性的作用。智商就像是职业篮球场上运动员的身高,只要你达到了一定的身高条件,就可以进军职业赛场。至于你的篮球能力能达到什么样的高度,看的可不仅仅是身高,还包括你的弹跳、肌肉含量、臂展、球商、团队能力等等方面。

决定一个人、一个民族能否成功的绝不仅仅是某一个因素,而是一个系统。你只符合一个条件是不可能成功的,你需要符合这个系统中的所有条件才会取得成就。好玩的是,这个系统是一个“黑盒”,没有人知道这里面都装着什么样的成功条件,你只有不断地尝试,逐渐的把自己的“个人系统”打造成“黑盒”的样子,才有可能取得成功。如果一个民族摸索出了一套合理的规则,能批量化的把民族中的每一个人都往“黑盒”的方向打造,那这个民族产出人才的比例是不是就比别的民族要高呢?这个批量化打造的过程,其实就是“教育”。

这几个应该我们非常熟悉

犹太人的教育

细看所有人的人生轨迹,都可以归结为: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这两个阶段。能在这两个阶段做的比常人出色的往往会成为别人眼中的“成功人士”。而犹太民族正是通过“教育”,培养出了大量具备这两种能力的人。

我在吴军老师的文章里看到过关于犹太人教育方式的介绍。犹太人的教育方式和中国正好是两个极端。中国比较强调知识的直接传授,也就是我们常说的灌输,这样成效快,而且考试成绩比较好。犹太人则强调提问和辩论,强调知识内在的逻辑性,他们最典型的方法就是所谓的 Chavrusa。

Chavrusa 一词的希伯来语原意是伙伴(companionship),后来指拉比犹太教学习经典的特定方法。使用这种方法时,两个人一起研读经典,然后开始辩论,看谁能够辩论赢。在辩论中,观点不重要,重要的是逻辑。哪个人能提出更符合逻辑的结论,并且用更强的逻辑性证明它,哪个人就赢了。采用这种学习方式,《圣经》(旧约)就有无数种解释,没有哪一种是绝对正确的,只有更合理的。Chavrusa 中最关键的两点是提问和逻辑。每个人都可以不断质疑对方的观点,这是通过提问完成的。在这个过程里,锻炼了“提出好问题”的能力,就算不是所有人都能够“提出好问题”,但至少接受过相应训练的人都会知道“什么是好问题”。

第二个关键就是逻辑。在解决问题时,我们的步骤如下:

搜集待解决问题的相关信息,即获取前提条件;
根据逻辑推导并制定解决方案,设定预期结果;
执行方案;
得到结果。

如果预期结果与实际结果相符,那没有什么问题,顺利通过。但如果不一致,就代表某一环节出现了问题,出现了问题就要找到问题,进而解决它,此时的关键就变成了“寻找错误环节”。

在“寻找错误环节”时,我们一般会采用排除法。如果所有的环节我们都不能保证是对的,那么排错的过程就漫长无比。一旦能有一个环节肯定是对的,那么就能减少很多的工作量。此时,“逻辑”的力量就凸显了出来:千错万错,逻辑是不会错的。

如果预期和实际不同,可能是我们的前提条件错了,可能是预期结果错了,也可能是方案没执行好,但是根据逻辑所制定的解决方案是不会错的。此时我们便可以排除一个环节,为找到错误的原因节省时间。

犹太人的这种思维方式,可能是他们容易出科学家和思想家的原因。相比之下,我们的教育总是教我们如何找标准答案,或者正确答案。遗憾的是,对于未知的世界,我们可能没有标准答案。

犹太人的 Chavrusa 学习方式可以概括为“真理越辩越明”。但前提是有一个旗鼓相当的人愿意与你辩论,而且是不带任何个人情感的辩论。“不带个人情感”相当重要,否则很有可能辩着辩着就话不对题了。比如:我比你多干了这么多年活,我能不知道这是怎么回事吗;你说的没有道理,我也懒得跟你讲道理;算了算了不说了,你开心就好。当话题进行到了这一步,你就应该知道这个人不适合在一起“辨明真理”。

小结

在犹太人的教育体系中,十分强调提问和辩论,强调知识内在的逻辑性,其最典型的方法就是所谓的 Chavrusa。这种方法指的是,两个人一起研读经典,然后各自提出论点,进而开始辩论,看谁能够辩论赢。

附: 犹太人的10种不寻常家庭教育方针 (摘自《以色列商讯》)
教育可决定一个人未来的发展,但相对于读书方面的教育,犹太人对家庭教育的重视,并不亚于读书。一个人的性格和道德,大多来自于家庭教育的基石。以下我们就来探讨10种犹太人不同于欧美文化的家庭教育方法。

1.鼓励独立

在一般家庭中,父母相信如果孩子可以做任何事情(放纵),才能教出成功的孩子。但是在犹太家庭中,父母认为更重要的是孩子们认为自己可以做到任何事情。

在以色列的餐厅里,可以看到许多一、两岁的小孩在自己在一旁吃东西。孩子们只要能够自己做得到的事情,就让他们自己完成。

2.万事起头难,接下来才能变得容易

要鼓励孩子独立,就必须重视并珍惜他们的努力。无论任何年龄,如果孩子开始发展新的兴趣,他的父母应该尽量给予支持和鼓励。如果事情不顺利的话,要记得,万事起头难,尤其对孩子而言。

3.信任是最好的回报

对孩子的努力最好的奖励,就是给予信任,而不是一昧给予物质。这就是犹太家庭中最盛行的做法。如果孩子完全被给予父母的同意来自行完成任务,对孩子来说,就是对其表现的最大奖励。

4.外表不是一切

大部分的母亲如果看到犹太孩子在外面散步时的做为,一定会疯掉 – 全身脏兮兮,双手抓着花草,膝盖上都是灰尘,看起来像个野孩子。

事实上,在孩子玩耍之际还要求他保守干净整齐,反而把父母及孩子都搞得不尽兴。犹太父母认为,孩子的个人发展和保持干净是没有关联的。孩子玩的时候,就应该在安全范围内保持开心,而非在乎外表。

5.接受不整洁

小孩子常常会在家把东西打翻、把环境弄乱,但这不会让犹太父母太过紧张。对犹太父母来说,活得自在才是最重要的,整齐的房间并非不重要,而是随着年龄增长才加以要求。

6.小孩子就是要消耗精力

很多父母在家可能会觉得很疲惫,他们花整天的时间追在孩子身后跑:“别爬!”“别碰这个”,“下来!”

而犹太父母认为,孩子就是一种充满活力的生物,小孩子就是要发泄他们的体力,而当他们长大后,才能更有自信、更能专注于坚持和努力。

7.有条件的自由

从外表看来,犹太孩子们可以做许多事情都不会被责备。即使在墙上画画,也会被看作具有伟大艺术家的潜力。
然而,孩子有一条不能穿越的底线:要尊重家人。侮辱父母亲的孩子,会受到严厉的惩罚。

8.爸爸和妈妈都是一家之主

对父母尊重是犹太孩子从小就被教育的重点。家里的孩子都知道父母亲是家中的领导人,不能随意地呼来唤去。因此,孩子很少会依靠父母去做自己的事,而是试着自己去做。

9.孩子能够懂得自我控制

在犹太家庭中,通常不以拿走东西来惩罚孩子。应该给孩子几个规则,而且做对的事情也应该有奖励。因此,孩子不会一天到晚想着什么不能做、什么会把惩罚,而是学会纠正自己的行为。

10.不要忽视孩子

现代的教育心理学家建议,不要过度赞美孩子的任何涂鸦,才能刺激他的发展。但是犹太父母不吃这一套。他们认为,任何成就都必须得到回报。

即使一个孩子拿给妈妈看了一副完全看不懂的涂鸦,她也会从中发现可以赞赏的地方,并自豪地拿给其他人传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