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目录家庭教育

为何犹太家庭能培养出这么多精英人才

世界上犹太人的数量大约有一千六百万人,占世界总人口的0.3%,但自诺贝尔奖设立以来,22%的得奖人都是犹太人,这个比例是其他民族的100倍。在全世界最有钱的企业家中,犹太人占近一半,高盛、所罗门兄弟等著名金融公司都是犹太人创建的。美国华尔街的精英中有50%是犹太人。

大家耳熟能详的一些美国精英和富豪都是出自犹太家庭,比如:技术巨头甲骨文公司的创始人拉里?埃里森(Larry Ellison)是全球最富有的犹太人,今年七十岁的他净资产达到542亿美元。Facebook CEO马克·扎克伯格(Mark Zuckerberg),1984年5月14日出生在纽约附近小镇。按教规长大,13岁办了犹太教成人礼。Facebook首席运营官谢莉?桑德伯格(Sheryl Sandberg)谷歌创始人谢尔盖?布林(Sergey Brin)和拉里?佩奇(Larry Page)

这些顶级的犹太名人,你认识几个?

为何犹太家庭能培养出这么多精英人才?有人说是因为血统,犹太人天生就比别人智商高;有人说是因为宗教,犹太人的宗教传统要求每位父亲都应向儿子传授《妥拉》和《塔木德》等经典——在识字率很低的古代,仅从经文学习中获得的基本读写能力相当有用。识字率高在古代或许有用,但换到如今各国人民普遍接受义务教育的情况下,就解释不了为什么犹太民族依旧精英百出了。

至于基因,它固然会影响一个人的智商,但智商对于一个人的成功起不到决定性的作用。智商就像是职业篮球场上运动员的身高,只要你达到了一定的身高条件,就可以进军职业赛场。至于你的篮球能力能达到什么样的高度,看的可不仅仅是身高,还包括你的弹跳、肌肉含量、臂展、球商、团队能力等等方面。

决定一个人、一个民族能否成功的绝不仅仅是某一个因素,而是一个系统。你只符合一个条件是不可能成功的,你需要符合这个系统中的所有条件才会取得成就。好玩的是,这个系统是一个“黑盒”,没有人知道这里面都装着什么样的成功条件,你只有不断地尝试,逐渐的把自己的“个人系统”打造成“黑盒”的样子,才有可能取得成功。如果一个民族摸索出了一套合理的规则,能批量化的把民族中的每一个人都往“黑盒”的方向打造,那这个民族产出人才的比例是不是就比别的民族要高呢?这个批量化打造的过程,其实就是“教育”。

这几个应该我们非常熟悉

犹太人的教育

细看所有人的人生轨迹,都可以归结为: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这两个阶段。能在这两个阶段做的比常人出色的往往会成为别人眼中的“成功人士”。而犹太民族正是通过“教育”,培养出了大量具备这两种能力的人。

我在吴军老师的文章里看到过关于犹太人教育方式的介绍。犹太人的教育方式和中国正好是两个极端。中国比较强调知识的直接传授,也就是我们常说的灌输,这样成效快,而且考试成绩比较好。犹太人则强调提问和辩论,强调知识内在的逻辑性,他们最典型的方法就是所谓的 Chavrusa。

Chavrusa 一词的希伯来语原意是伙伴(companionship),后来指拉比犹太教学习经典的特定方法。使用这种方法时,两个人一起研读经典,然后开始辩论,看谁能够辩论赢。在辩论中,观点不重要,重要的是逻辑。哪个人能提出更符合逻辑的结论,并且用更强的逻辑性证明它,哪个人就赢了。采用这种学习方式,《圣经》(旧约)就有无数种解释,没有哪一种是绝对正确的,只有更合理的。Chavrusa 中最关键的两点是提问和逻辑。每个人都可以不断质疑对方的观点,这是通过提问完成的。在这个过程里,锻炼了“提出好问题”的能力,就算不是所有人都能够“提出好问题”,但至少接受过相应训练的人都会知道“什么是好问题”。

第二个关键就是逻辑。在解决问题时,我们的步骤如下:

搜集待解决问题的相关信息,即获取前提条件;
根据逻辑推导并制定解决方案,设定预期结果;
执行方案;
得到结果。

如果预期结果与实际结果相符,那没有什么问题,顺利通过。但如果不一致,就代表某一环节出现了问题,出现了问题就要找到问题,进而解决它,此时的关键就变成了“寻找错误环节”。

在“寻找错误环节”时,我们一般会采用排除法。如果所有的环节我们都不能保证是对的,那么排错的过程就漫长无比。一旦能有一个环节肯定是对的,那么就能减少很多的工作量。此时,“逻辑”的力量就凸显了出来:千错万错,逻辑是不会错的。

如果预期和实际不同,可能是我们的前提条件错了,可能是预期结果错了,也可能是方案没执行好,但是根据逻辑所制定的解决方案是不会错的。此时我们便可以排除一个环节,为找到错误的原因节省时间。

犹太人的这种思维方式,可能是他们容易出科学家和思想家的原因。相比之下,我们的教育总是教我们如何找标准答案,或者正确答案。遗憾的是,对于未知的世界,我们可能没有标准答案。

犹太人的 Chavrusa 学习方式可以概括为“真理越辩越明”。但前提是有一个旗鼓相当的人愿意与你辩论,而且是不带任何个人情感的辩论。“不带个人情感”相当重要,否则很有可能辩着辩着就话不对题了。比如:我比你多干了这么多年活,我能不知道这是怎么回事吗;你说的没有道理,我也懒得跟你讲道理;算了算了不说了,你开心就好。当话题进行到了这一步,你就应该知道这个人不适合在一起“辨明真理”。

小结

在犹太人的教育体系中,十分强调提问和辩论,强调知识内在的逻辑性,其最典型的方法就是所谓的 Chavrusa。这种方法指的是,两个人一起研读经典,然后各自提出论点,进而开始辩论,看谁能够辩论赢。

附: 犹太人的10种不寻常家庭教育方针 (摘自《以色列商讯》)
教育可决定一个人未来的发展,但相对于读书方面的教育,犹太人对家庭教育的重视,并不亚于读书。一个人的性格和道德,大多来自于家庭教育的基石。以下我们就来探讨10种犹太人不同于欧美文化的家庭教育方法。

1.鼓励独立

在一般家庭中,父母相信如果孩子可以做任何事情(放纵),才能教出成功的孩子。但是在犹太家庭中,父母认为更重要的是孩子们认为自己可以做到任何事情。

在以色列的餐厅里,可以看到许多一、两岁的小孩在自己在一旁吃东西。孩子们只要能够自己做得到的事情,就让他们自己完成。

2.万事起头难,接下来才能变得容易

要鼓励孩子独立,就必须重视并珍惜他们的努力。无论任何年龄,如果孩子开始发展新的兴趣,他的父母应该尽量给予支持和鼓励。如果事情不顺利的话,要记得,万事起头难,尤其对孩子而言。

3.信任是最好的回报

对孩子的努力最好的奖励,就是给予信任,而不是一昧给予物质。这就是犹太家庭中最盛行的做法。如果孩子完全被给予父母的同意来自行完成任务,对孩子来说,就是对其表现的最大奖励。

4.外表不是一切

大部分的母亲如果看到犹太孩子在外面散步时的做为,一定会疯掉 – 全身脏兮兮,双手抓着花草,膝盖上都是灰尘,看起来像个野孩子。

事实上,在孩子玩耍之际还要求他保守干净整齐,反而把父母及孩子都搞得不尽兴。犹太父母认为,孩子的个人发展和保持干净是没有关联的。孩子玩的时候,就应该在安全范围内保持开心,而非在乎外表。

5.接受不整洁

小孩子常常会在家把东西打翻、把环境弄乱,但这不会让犹太父母太过紧张。对犹太父母来说,活得自在才是最重要的,整齐的房间并非不重要,而是随着年龄增长才加以要求。

6.小孩子就是要消耗精力

很多父母在家可能会觉得很疲惫,他们花整天的时间追在孩子身后跑:“别爬!”“别碰这个”,“下来!”

而犹太父母认为,孩子就是一种充满活力的生物,小孩子就是要发泄他们的体力,而当他们长大后,才能更有自信、更能专注于坚持和努力。

7.有条件的自由

从外表看来,犹太孩子们可以做许多事情都不会被责备。即使在墙上画画,也会被看作具有伟大艺术家的潜力。
然而,孩子有一条不能穿越的底线:要尊重家人。侮辱父母亲的孩子,会受到严厉的惩罚。

8.爸爸和妈妈都是一家之主

对父母尊重是犹太孩子从小就被教育的重点。家里的孩子都知道父母亲是家中的领导人,不能随意地呼来唤去。因此,孩子很少会依靠父母去做自己的事,而是试着自己去做。

9.孩子能够懂得自我控制

在犹太家庭中,通常不以拿走东西来惩罚孩子。应该给孩子几个规则,而且做对的事情也应该有奖励。因此,孩子不会一天到晚想着什么不能做、什么会把惩罚,而是学会纠正自己的行为。

10.不要忽视孩子

现代的教育心理学家建议,不要过度赞美孩子的任何涂鸦,才能刺激他的发展。但是犹太父母不吃这一套。他们认为,任何成就都必须得到回报。

即使一个孩子拿给妈妈看了一副完全看不懂的涂鸦,她也会从中发现可以赞赏的地方,并自豪地拿给其他人传阅。